|
2005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 |
|
发布时间:2005/5/17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www.dadeedu.com/tj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篇文章思想价值的大小,最主要的是看( ) A.其材料是否具有丰富性和具体性 B.其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C.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D.其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2.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一般地说,与读者无关的因素是( ) A.读者的文化背景 B.读者的生活经历 C.读者数量的变化 D.读者的审美情趣 3.一般说来,带有情节和悬念的材料就是( ) A.新颖的材料 B.鲜明的材料 C.准确的材料 D.生动的材料 4.用于文章中的观念性材料,准确无误,经得起核实,并且用得恰当贴切,就是( ) A.具体的材料 B.形象的材料 C.确凿的材料 D.典型的材料 5.下列应用文,属上行文的一篇是( ) A.韩愈《施先生墓铭》 B.柳宗元《送文郁师序》 C.李斯《谏逐客书》 D.陆游《东坡像赞》 6.以下所列条款,应写入经济合同正文主体部分的一项是( ) A.实物样品 B.生效时间 C.违约责任 D.有效期限 7.写叙事性文章谋篇布局最根本的内在依据是( ) A.文章体裁的特点 B.作者个性的风格 C.对象深层的联系 D.读者接受的心理 8.说明性文章的线索主要是( ) A.说理的走向 B.情感的脉络 C.解释的着眼点 D.意念的联系 9.徐迟《歌德巴赫猜想》的开头方式是( ) A.交代背景 B.描绘场面 C.交代写作动机 D.介绍人物 10.文章结构的首要要求是( ) A.曲折性 B.灵活性 C.创新性 D.完整性 11.在学术论文中主要用以说明研究动机、目的和意义的部分,一般被称为( ) A.注释 B.结尾 C.绪论 D.结论 12.马南邨《放下即实地》的文体形式是( ) A.短论 B.文学评论 C.学术论文 D.读后感 13.以场面描写为开端的文章通常是( ) A.议论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行政公文 14.“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它所说的叙述方法是( ) A.倒叙 B.分叙 C.插叙 D.补叙 15.与人物语言个性化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 A.身份经历 B.文化素养 C.习惯爱好 D.语法规则 16.用“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来论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这里所用的立论方法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类比法 17.车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力车与非人力车等来加以说明,其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分解说明 B.举例说明 C.分类说明 D.诠释说明 18.简讯有不少简称,下列简称不属于它的一项是( ) A.简明新闻 B.网络新闻 C.一句话新闻 D.标题新闻 19.通讯中围绕一个主题报道一组人物和事件的是( )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概貌通讯 D.集纳通讯 20.游记除可以写成一般的叙事、抒情散文外,有些从功能上看还可以与新闻有关的文体相通。这就是( ) A.动态消息 B.工作通讯 C.报告文学 D.调查报告 21.语言的简练指的是( ) A.用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B.语言适应文章的表现对象和题材特点 C.语言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情感充沛 D.用恰当词语确切传达作者感受、印象和认识 22.文章运思中的选材指的是( ) A.选择文章体裁的具体类型和样式 B.设置线索、脉络,安排材料,使主题得到充分展开 C.确定主题的提炼方向和表达类型 D.根据主题类型和文体规格安排合乎要求的材料 23.审美性主题的文章选材要求是( ) A.选择知识含量大、信息密集的材料 B.选择能够寄寓哲理的具体材料 C.选择具有权威性的理论材料 D.选择符合作者艺术情趣的材料 24.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以分为( ) A.实体事物说明和抽象事物说明两类 B.记叙性、阐释性、描写性、介绍性四类 C.纯科学性说明和科学性与文艺性兼有的说明两类 D.说明书、解说词、科普说明文三类 25.说明书具有实用性特点,写作时重点应该做到的是( ) A.内容表达上的确凿和准确 B.抓住使用上的难点和疑点 C.结构层次上的条理性 D.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解说词的写作中体现指要性的方法有( ) A.根据某一宗旨确定重点和要点 B.运用文学手法加强说明的趣味性 C.加强结构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D.选择观众和读者需要了解的内容加以说明 E.把最能体现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内容介绍出来 27.在论文写作中,主要运用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 ) A.哲学思维方法 B.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 C.系统方法 D.数学方法 E.观察模拟法 28.提炼主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的有( ) A.把握材料的性质、意义 B.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C.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D.找出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 E.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29.下列各种资料,属于第二手的有( ) A.会议记录 B.分类剪报 C.资料汇编 D.统计报表 E.读书笔记 30.侧重于表现审美价值的记叙性文体有( ) A.童话 B.寓言故事 C.消息 D.通讯 E.传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31.消息和通讯都属新闻文体,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3分) 32.什么是“知人论世”?文学批评为什么要努力做到“知人论世”?(3分) 33.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4分)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阅读《奥林匹克主义》一文,回答文后问题:(5分) 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一语是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者顾拜旦首先使用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直接为自己创造的这一术语提出明确的定义。 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给奥林匹克主义以正式的定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尊敬为基础的。”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①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并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在现代社会,人的片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要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也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奥林匹克主义明确地宣布它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创造一种使人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②奥林匹克主义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多种手段,奥林匹克主义独具慧眼,在常常为人们所轻视的体育运动中发现培养青少年的巨大潜能,试图以体育运动来造就一代新人。③为达到人的和谐发展的目的,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奥林匹克主义主张体育运动与文化紧密结合,以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正如萨马兰奇所说,奥运会是体育运动加文化,这是它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所在。正是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奥运会参与者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1)从说明对象上看,该文属何种说明文?(1分) (2)该文体现了说明文的哪些主要特点?(1分) (3)该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35.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5分) 动物素描•马 法国 布封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形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记;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象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丰盛的尾巴复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1)该作品在描述马时,表达了怎样的审美理念?(2分) (2)作品在描述马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3分) 五、小作文(本题10分) 36.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将以下三句警语贴切地融入其中(次序不限),表达一个明确完整的意思。题目自拟。 (1)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2)人的价值在受到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3)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六、大作文(本题35分) 3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表达你的感受、想象和体悟。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在西方的某个小城里。 乞丐坐在画家工作间的马路对面。 透过窗户,这位为他人画像的画家给这个屈服于生活的压力、灵魂深处透出绝望的人画了一幅脸部肖像素描。 他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做了几处重要的改动。他在乞丐的眼中加了几笔,使双眸闪现出追求梦想时的倨傲不羁;拉紧了这个男子脸上松驰的肌肉,使之看上去充满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当作品完成后,他把那个贫困潦倒的人叫了进来,让他看那幅画。 乞丐并没有认出画上的人就是自己。“这是谁?”他问画家,后者笑而不语。接着乞丐好像看到画中人和自己有几分相像,犹豫着问道:“是我吗?这个人会是我吗?” “这就是我眼中的你。”画家回答道。 乞丐挺直了腰杆,回应道:“如果是您眼中的那个人,那他就是将来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