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
2.宫廷文化属于(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
A.“南夷”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
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
6.《尧典》载于(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
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
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
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 B.宋
C.元 D.明
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
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等级性 D.延续性
17.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 )
A.礿 B.禘
C.尝 D.烝
21.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
25.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 )
A.农具 B.陶器
C.雕塑 D.绘画
E.典籍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
A.以杀去杀 B.以乐去乐
C.以仁去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29.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
A.中书 B.门下
C.尚书 D.内阁
E.枢密院
30.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有( )
A.贺麟 B.冯友兰
C.余英时 D.刘述先
E.胡适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
32.墨家学派
33.毕昇
34.《法经》
35.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37.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38.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39.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40.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42.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
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
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
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
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
A.7亿棵 B.8亿棵
C.9亿棵 D.10亿棵
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7.夏文化的特点是( )
A.尚忠 B.尚孝
C.尚义 D.尚礼
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
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
A.“龙抬头” B.“桃花水”
C.“打春牛” D.“唱春官”
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
A.鲁班 B.老君李耳
C.灶君 D.嫘祖
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
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
A.神农 B.陶弘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
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
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
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
A.陶弘景 B.张鲁
C.张道陵 D.葛洪
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
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
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
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
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
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
A.场合 B.对象
C.时机 D.分寸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
A.西周 B.西汉
C.秦代 D.唐代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
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
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
A.人生观 B.审美观
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
E.宋明理学
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
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
E.赵国的赵鞅
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
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E.敬惜字纸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国别文化
32.《中国救荒史》
33.清谈
34.家庭
35.天神祭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37.什么是针灸学说?
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 )
A.《说苑·指武》 B.《礼记·中庸》
C.《荀子·不苟》 D.《易·系辞》
2.下列各项不属于国别文化的是( )
A.中华文化 B.华夏文化
C.炎黄文化 D.东方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自隋唐至北宋初期,便进入了 (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
A.明朝末期 B.清代初期
C.清朝中期 D.清代后期
5.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
A.不违天时观念 B.不违地利观念
C.不违人和观念 D.不违天地观念
6.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 )
A.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磨制石器时代 D.骨器时代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
A.半坡文化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 D.二里头文化遗址
8.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
A.邹衍 B.公孙龙
C.惠施 D.公孙衍
9.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宣帝 D.汉景帝
10.在神话传说中,创制鱼网的神祇是( )
A.黄帝 B.后稷
C.神农 D.伏羲
11.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12.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
A.赵公明 B.黄道婆
C.太上老君 D.鲁班
13.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两汉 D.南北朝
14.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
A.父子相承 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 D.嫡长子继承制
15.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
A.什伍里甲制度 B.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C.宗法制度 D.察举制度
16.《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17.提出“天人交胜”观点的人是( )
A.战国荀子 B.唐代刘禹锡
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
18.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
A.张道陵 B.张鲁
C.寇谦之 D.丘处机
1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出自( )
A.《周礼》 B.《仪礼》
C.《论语》 D.《老子》
20.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 )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
A.李白 B.刘禹锡
C.王维 D.杜牧
22.商代出现的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D.篆书
23.属于传统汉字教学的是( )
A.识字教学 B.句子训练
C.作文训练 D.对对子
24.佛教在中国的繁荣期是在( )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25.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于(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有( )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 B.宋明理学
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 D.清代的考据学
E.传奇小说
27.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的标志有( )
A.栽培水稻 B.使用水车
C.井渠双灌 D.整修田埂
E.坎儿井
28.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
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C.严密的人身控制 D.一切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E.地方官员有充分自治权
29.下列选项中属唐代绘画名作的有(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女史箴图》
E.《步辇图》
30.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 )
A.《三字经》 B.《千字文》
C.《百家姓》 D.《诗经》
E.《列女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民族文化
32.《齐民要术》
33.道家
34.家族
35.地神祭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37.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38.简述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
39.何谓“文以载道”?
40.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秦汉时期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
4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 )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 )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 )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
A.神农氏 B.轩辕氏
C.伏羲氏 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
A.敬财神 B.广告
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 )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 )、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 )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 )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5.《牡丹亭》是( )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 )借来的。
A.越南语 B.蒙古语
C.维吾尔语 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 )修辞方式。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
A.南北朝 B.东汉
C.隋唐 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 B.净土宗
C.禅宗 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2.“五服”
3.“周岁”礼
4.避讳
5.“综合创新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
A.载体 B.媒体 C.整体 D.全体
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 )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重叠
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 )
A.熊十力 B.贺麟 C.冯友兰 D.梁漱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 )
A.宫廷礼仪 B.民间文学 C.文庙典礼
D.宗庙音乐 E.傩戏
1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 )
A.“好祀鬼神” B.“尊崇道教” C.“好商稼穑”
D.“商贾并凑” E.“有张鲁之风”
18.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 )
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
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
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
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
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 )
A.民本思想 B.节约粮食 C.人格教育
D.民主思想 E.食疗观
20.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 )
A.人身控制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方便人口流动
D.保证国家赋税、徭役政策落到实处 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
21.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C.“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D.“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E.“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2.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B.“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C.“中和”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E.“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23.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以下属“八音”的有( )
A.金 B.石 C.土
D.革 E.竹
24.普通话是( )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C.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D.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E.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属于“儒学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或地区有( )
A.韩国 B.日本 C.印度
D.新加坡 E.土耳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文化现象
27.《史记》
28.行业组织
29.道教
30.避讳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31.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
32.我国南北各地在立春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 )
33.皇帝对相权的限制一般采取两种手段:一是架空,二是监察。( )
34.《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共分赋、比、兴三部分。( )
35.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
37.简述上古文化区域及其形成的原因。
38.简述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39.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有哪些?
40.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文化意义。
42.论孔子和孟子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贡献。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人文”指的是( )
A.自然现象和规律 B.社会现象和规律
C.人的文化水平 D.人体花纹
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
A.必要条件 B.重要条件
C.先决条件 D.唯一条件
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
A.文化现象 B.文化结构
C.文化产品 D.文化方向
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魏晋南北朝
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中叶
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
A.汉族 B.匈奴族
C.高车部 D.蒙古族
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
A.《神农本草经 》 B.《本草纲目》
C.《脉经》 D.《素问》
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
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
A.抽象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整体思维
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
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
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
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仓颉 B.太史籀
C.李斯 D.许 慎
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 )
A.王 征 B.徐光启
C.李之藻 D.焦 循
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孙中山 B.钱 穆
C.胡 适 D.张之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根据文献记载,学术界对上古文化的分布所作的划分是( )
A.炎黄文化区域 B.北狄文化区域
C.东夷文化区域 D.苗蛮文化区域
17.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 )
A.超自然神 B.天地神祗
C.女性崇拜 D.祖先神
18.唐朝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其主要宗教有( )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伊斯兰教
19.下列选项中,时代、作者、农书相一致有( )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B.唐代王祯《农书》
C.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D.明代徐光启《天工开物》
20.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央官吏 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是( )
A.丞相 B.太师
C.太尉 D.御史大夫
21.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礼经有( )
A.《礼论》 B.《礼记》
C.《周礼》 D.《仪礼》
22.下列各项中,属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无关”
23.汉字在造字之初,主要以下列哪些选项为手段(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4.下列选项中,曾经是汉语共同语的称谓的有( )
A.雅言 B.通语
C.官话 D.国语
25.以下属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有( )
A.禅宗 B. 天台宗
C.密宗 D.华严宗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5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勤农观
27.春秋决狱
28.因材施教
29.语系
30.中体西用论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统一西晋王朝的旋生旋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的开始。( )
32.元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简单得多。( )
33.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个时辰。( )
34.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
35.以砖石结构为主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37.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
38.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9.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40.简述汉语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吗?试分析说明。 4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