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冲刺模拟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 |
|
发布时间:2006/6/3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www.dadeedu.com
|
|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2.哲学研究的规律适用于 ( ) A.自然的某些领域 B.人类社会的某些领域 C.人类思维的某些领域 D.自然、社会、思维各个领域 3.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 ) A.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D.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4.“未有世界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贝克莱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实证主义观点 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D.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 A.一种同物质运动无关的客观存在 B.一种先验直观的形式 C.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表明 ( )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惟一源泉 C.意识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意识是人脑中自生的 8.“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 )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实证主义观点 D.科学主义观点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系统是指 ( ) A.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B.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汇 C.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D.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 10.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 A.思维中的前后一致 B.事物之间的共同点 C.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 D.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性质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其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 C.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D.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性质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运动的观点 C.实事求是的观点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分别是 ( ) A.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 B.现实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 C.现实事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D.现实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部特点 14.“假象和真相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 ) A.折衷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 A.改造社会的实践 B.科学实验的实践 C.物质生产的实践 D.阶级斗争的实践 1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属于 ( )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对立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与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7.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才能完成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过程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8.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等于承认了 ( ) A.真理的至上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真理的有用性 D.真理的全面性 19.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 ( ) A.绝对性的品格 B.确定性的品格 C.能动性的品格 D.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0.劳动作为一个具体的过程,它是 ( ) A.劳动的一般性质与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C.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活动的过程 D.人们在生产中分工协作的过程 21.生产资料包括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2.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 (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人们互相交换产品的方式 2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4.由于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构成的,因此社会历史 ( ) A.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没有客观规律可以遵循 C.发展规律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 D.发展规律是人的思想动机创造的 2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暴力掠夺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的结果 D.由于在生产中出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结果 26.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惟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必要形式 D.辅助形式 27.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 C.学校教师的传授知识活动 D.科学家的著书立说活动 28.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29.在把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时,不能忽视 ( ) A.评价社会进步的其他标准 B.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国际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 ) A.分辨善恶的本性 B.趋向和追求自由的本性 C.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本性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是 ( )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B.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高居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3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的有 ( ) A.志不强者智不达 B.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C.知识就是力量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3.割裂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就会导致 ( ) A.冒险主义错误 B.悲观主义错误 C.直线论错误 D.循环论错误 E.盲目乐观的错误 3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有 ( ) A.可能性存在于现实性之中 B.现实性是实现了的可能性 C.现实性中往往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D.现实性中只包含一种可能性 E.多种可能性中只有一种能变为现实 3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C.人们的认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E.人们的认识受到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和水平的限制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37.社会形态的基本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下列各组有一组属于经济形态系列,一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它们分别是 (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D.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转型社会 E.封闭社会、半封闭社会、开放社会 38.下列各项属于革命的客观形势的有 ( ) A.统治阶级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B.被统治阶级的贫困和苦难异乎寻常地加剧 C.被压迫人民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大大地提高 D.革命阶级的革命政党的建立及其正确领导 E.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投身于独立的历史行动 39.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 A.商业交往 B.战争交往 C.物质交往 D.人员交往 E.精神交往 4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必然与自由的关系的有 ( ) A.只有正确认识必然,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自然就是摆脱必然性的束缚,不受必然性的制约 D.自由与必然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E.人类的兴衰祸福都服从于必然性的安排,没有选择的自由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41.简述意识的主观特性。(7分) 4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7分)〗 43.简要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6分) 44.简述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2分) 46.试述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12分) 47.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以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12分)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C 5.A 6.D 7.A 8.B 9.C 10.C 11.A 12.D 13.A 14.B 15.C 16.D 17.D 18.B 19.D 20.A 21.D 22.C 23.A 24.C 25.C 26.B 27.A 28.C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BCD 32.ABC 33.ABCE 34.ABCE 35.BCDE 36.BCE 37.AB 38.ABE 39.CE 40.ABD 三、简答题 41.答:(1)在反映形式上,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括感觉、知觉和 表象在内的感性形式;另一种是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在内的理性反映形式。这些反映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3分) (2)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对象的反映可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由客观对象所引起的,而是由主体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状况不同所引起的,可以说是由主体素质的差异而造成的。(2分) (3)人们可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对象,也可能歪曲地、错误地反映对象;可能产生正确的意识,也可能产生错误甚至荒诞的意识。这些差异的发生,主要是由反映本身的曲折复杂性所导致的。而反映本身则是一种主观的活动。(2分) 42.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分)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2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2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1分) 43.答:(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历史上依次经历的五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1分)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首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性质。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由于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在生产中的关系也是平等的。而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则与之相反。其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由于具体形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也有不同特点。(2分)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2分) (4)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在原始公有制下,产品是平均分配的;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下,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产品 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1分) 44.答:(1)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观察整个世界,也就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人生。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因为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此密不可分,所以我们把人生观看做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3分) (2)人生观对世界观具有强烈的影响。对人生持有什么观点,抱什么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特别是对历史的看法。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分) 四、论述题 45.答:(1)客观规律是指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能动性。(4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4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指南。因此,我们既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大胆创新的精神。(4分) 46.答:(1)必然同必然性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分) (2)自由与必然是辩证的统一。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人的自由必须以必然性为前提和基础,自由是从必然而转化来的,没有必然就无所谓自由。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它要受到必然性的制约。(4分) (3)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所谓具体的自由,其一是说自由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其二是说,在阶级社会里,自由具有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自由;其三是说,自由不是头脑中幻想的自由,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获得的实际的自由。(3分) (4)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要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性。一种片面性是无限夸大自由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否认自由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这是唯意志论观点。另一种片面性是只承认必然性,否认自由的存在,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由必然性安排好的,人们要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是宿命论观点。(3分) 47.答:(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特点决定的。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单纯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惟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般说来,实践的结果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证明原来的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6分)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 (3)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会亡党亡国。(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