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试题


发布时间:2006/4/9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www.dadeedu.com/gz    

全书内容介绍

《市政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应试者的市政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市政学》又称市政管理学,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涉及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客体、市政管理内容及其规律等。它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考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

  具体来说,本书的基本内容,除了阐明市政和市政学的绪论以外,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专门论述城市。这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城市的规模与类型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这是市政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市政体制、市政管理机构、市民参与、市政职能等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市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等。这部分也是市政学的重点内容,着重阐明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市政学是什么?研究对象?学哪些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市政学亦称市政管理学,即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主要问题(考点)

市政学又称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市政?(一般的说法,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根据主、客体的不同有三种定义:广义、狭义、中国的市政;市政主体?广义、狭义;市政客体?广义、狭义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中国的市政:是指在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领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内实现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广义的市政主体:1、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2、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3、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市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市政管理,当然也是市政主体。

狭义的市政主体: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广义的市政客体: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

狭义的市政客体:市政管理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市政的特征?(政治性、历史性、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

中国市政的特殊性: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

市政学与行政学的关系?(有助于运用已学的行政学知识理解、思考市政学)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研究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市政学研究和学习的意义?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迫切要求、城市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培养人才、(个人)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从市政的定义来看,城市是市政活动的载体,不仅市政活动发生在城市,而且市政的主要目标是要更好地管理好城市。同时,由于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因此,不管是出于学科的要求还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关注的要求,我们都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城市的知识。第二、三、四章都是关于城市的论述。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少加以抽象加工的知识。

主要内容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主要问题

城市的定义?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三要素”

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特别注意第一点“人口的高度聚集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显著特征”(平房、高楼)

城市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2、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特别是现代城市阶段)的主要特征?

1、古代城市阶段。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国家或地方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政治统治功能突出而经济功能较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城市分布的范围更为广泛;城市作为区域性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上升;城市文化的发展远远超过乡村文化,城市成为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城市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增;城市成为以机器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亦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现代城市阶段。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关键句

最早研究城市现象的是地理学。

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主要分布于古老文明的发源地。

商业从手工业和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经济基础是城市形成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城市化

要问题

城市化的定义?简单而言,城市化就是乡村区域转变成城镇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乡村扩散过程。

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具有的特点?(第三点,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的标志?)

城市化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110万人以上城市的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2)城市规模级越高,人口发展速度越快;(3)出现许多以一个或数个城市为中心的巨大城市聚集体,即大都市区。4、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城市化衡量的指标(单一)有哪些

单一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1)人口的比重;(2)城市劳动力构成;(3)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4)城市人口收入水平;(5)消费水平;(6)教育水平。

公式是PU=U/×100    U指城市人口  P总人口

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可比性最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也是世界性组织及各国采用的是“人口比重“的城市化水平指标。

城市化速度指标包括1、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2、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

通常采用的是?是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

城市化质量指标的衡量是多指标的测评,但不是复合性指标。(城市化的复合性指标强调的城市化的整体,而不是包含多个指标的单一指标)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必须有推动力量。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动力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包括农业、工业、市场化

为什么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资金);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原料)5、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市场)。

为什么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突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为什么说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城市化的类型P35图表;1、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考察,城市化有两类:积极和消极。消极的类型有过度和低度城市化两类;2、按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有向心型和离心型两类,离心型又分为郊区和逆城市化两类。

过度城市化的主要表现?1、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失控;2、城乡发展失调;3

郊区化包括的外迁有?1、人口外迁;2、工业外迁;3、零售业外迁。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1、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而引起的居住地域的变化;2、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土地和劳力;3、交通和通讯技术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起步与发展、过度发展、调整、严重停滞、健康发展五个阶段。时间段(98年突破30%)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说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口基数大;2、较长时间的高自然增长率;3、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增长量。

我国城市化的方针?我国应该坚持以促进生产力和人口合理布局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的人口的合理布局”。

关键句

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Serda)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词。

1925年前后,在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达到高峰后,城市化的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 城市功能和结构

   之所以开市政这门课,主要是因为城市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城市具有许多重要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存在是与城市的结构不可分离的。因此,该章重要介绍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问题

城市功能的定义?也叫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城市功能具有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

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

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叠加性发展功能”;

具体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什么叫城市功能优化?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现有社会经济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城市功能的发展规律,调整原有城市功能中的不合理部分,建立合理的城市功能结构和高效的城市功能运行方式,以取得较高的城市社会经济效益。

优化(合理化)的途径?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什么叫城市结构?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经济结构;2、社会结构;3、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结构包括哪些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城市的所有制结构;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什么叫城市的产业结构?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城市的社会结构包括哪些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什么叫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主要表现形式?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

城市体系的定义?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的城市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发生的条件?互补性、中介性和可输性

根据中心城市的数量的多寡和组合形式,城市体系的类型有四种?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

经济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经济布局、经济结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网状式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经济区特点?1、经济区是建立在较为发达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的,

经济区运行的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

中心城市?在任何城市体系中,都有一个城市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特征?1、中心城市不是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在地区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中心城市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3、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4、中心城市与经济中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心城市与经济中心的异同?1、经济中心可以是特大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而中心城市必须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经济中心未必都是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一定是经济中心。

中心城市根据其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可分为:全国性、地区性、省区性中心城市。特点

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

关键句

    城市总体结构的优化,必须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聚集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辐射力。

第四章 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

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性质、规模和类型,这也是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别的具体表现。为了了解不同城市的特点,我们也有必要从一般的角度考察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从而采取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市政管理方式方法。

问题

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各城市间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1、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并寓于城市主要职能之中;2、在单一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一致的。而在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

前面的城市功能?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确定城市性质,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3、确定城市性质,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4、确定城市性质,能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3、城市发展现状;4、城市发展远景;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

城市规模的定义?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城市规模的广狭义。广义: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狭义:仅仅指城市人口规模。

普遍采用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1、城市人口数量;2、占用地面积;3、国民生产总值。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意义?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

城市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划分城市的类属,以示城市之间的区别。

哈里斯的主导职能分类法

按城市性质或功能把我国城市分为?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

按行政地位把我国城市分为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

按人口规模把我国城市分为:1、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以上);2、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50-100万);3、中等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20-50万);4、小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10-20万);5、镇(非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以下)。

按地理位置把我国城市分为: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

按结构的不同把我国城市分为 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关键句

判断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社会经济效益。

第五章 市政体制

从这一章开始的四章,我们就要讲述市政管理的主体。也就是市政由哪些人或机构管理?他们之间是如何分工协作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

问题

体制?就是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市政体制的定义?就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市政体制的本质和核心分别是什么?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国市政体制包括的主要内容:三权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市级国家机构与下级的关系。议—行、党—政之间的关系是市政体制内容的两对基本关系。

为什么说市政体制必须法制化?(意义)法律不仅调整公民、法人、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调整城市各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作用1、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3、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4、通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结构,适应城市政权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5、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行使统治和管理的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

市议会制:主要特征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英国、加拿大、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符腾堡地区)

议会市长制:主要特征是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但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日本、美国芝加哥、洛杉矶)  “弱市长制”

市长议会制:主要特征是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法国、美国纽约、底特律和波士顿) “强市长制”

市委员会制:主要特征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议决权和行政权。(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市经理制的定义?主要特征是市议会聘任一位市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美国)

我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2、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3、市政府、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4、中共市委和市级国家机构全面地领导中共区、县委和区县级国家机构的工作;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街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是市与市辖区、街道的国家机构之间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是市政体制的组成部分。

市辖区与街道的区别1、市辖区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种行政区域,市辖区政府是直辖市和地级市在市区的基层政府;街道是我国单行法律规定的一种行政管理区域,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政府的派出机关。2、市辖区设置中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法院和区检察院,而街道设置作为区委派出机关的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3、区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职权,是法律授予它们的权力,而街道办事处的职权,是法律授予区政府的权力,区政府委托街道办事处行使。4、市辖区有一级财政,街道只有市级或区级的财政授予的财政自主权。

市领导县?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是直辖市、地级市与周围的县、县级市的国家机构之间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是市政体制的组成部分。

关键句

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城市权力的中心在中共市委,尤其是市委常委会。

第六章 市政管理机关

第五章在讲述市政体制时,已经简单涉及了市政管理主体。但是在第五章突出强调的是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权力分配关系。该章主要介绍各管理主体的特征。包括城市政党组织、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主要了解它们的组成、地位和职能。该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掌握各机关的职能。见书。该部分的出题多以选择的方式出现,当然也不排除“就某个机关的职能”出简答题。

城市政党组织:1、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2、市民主党派组织;3、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市党代表大会;2、市委员会;3、市委党委;4、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党代表大会职权是1、听取和审查市委员会的报告;2、听取和审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本市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4、选举市委员会,选举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党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中国目前共有8个民主党派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中国民主同盟;3、中国民主建国会;4、中国民主促进会;5、中国农工民主党;6、中国致公党;7、九三学社;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各民主党派的市代表大会拥有以下职权1、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定;2、听取和审议同级委员会的工作报告;3、讨论并决定同级委员会的重要事项;4、选举同级委员会。

市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1、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2、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3、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5、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综合经济管理机构;2、专业经济管理机构;3、监督管理机构;4、社会管理机构;5、安全司法机构;6、内务管理机构。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1、需要原则;2、精干原则;3、法制原则;4、交通原则。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3、深化城市人事制度改革;4、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5、按照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城市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城市行政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第七章 市民与市民参与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市民与城市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既是城市生活、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的主体,也是市政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受益者。因此,在市政管理中,不能不涉及到市民。

问题

市民的概念?(又称城市居民)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

构成市民概念的三要素:身份、地域、职业。但要注意一些新趋势。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对市民行为和市政管理影响较大的市民构成(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那些个人属性或日常行为特征的总和。(能力、气质、个性等)个体心理特征、价值观、态度等行为倾向性系统构成。

市民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统一性、规范性、和谐性

市民素质?即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1、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2、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3、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4、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市民素质的特点?整合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

市民参政?包括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

市民参政的意义?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市民参政发展的条件?(如何让市民更有效地参政)1、市政公开及其制度化;2、创新市参政的途径与方式;

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指市民或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取得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1、知识产权是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2、智力成果是创造人发挥自己的智力、智慧和艰苦劳动的成果;3、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关键句

市民的人格构成是市民素质的内核。

市民参政意识是现代城市居民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因素。

第八章 市政职能

该章主要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市政主体(特别是政府行政机构)管什么、怎么管、以及评价市政主体的绩效管理。

问题

市政职能的定义?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到底管哪些事?广义的市政职能包括国家在该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事务,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执行。狭义的市政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包括组织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市政职能的特征?广泛性、服务性、规范性、自主性、多样性

市政职能的意义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市政职能体系?是指城市政府各项职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纵向和横向相互作用关系。

西方工业化、后工业化分别对市政职能的影响

西方国家实现其市政职能的方式的特征?P216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直接经营和控制某些公益事业;3、依法规定各种审批、许认可程序,对和市民息息相关的事务进行巡视检查和实时监督;4、通过政府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5、委托私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

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行政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P2181、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为企业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发展生产和市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2、建立人才基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3、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4、建立和健全公共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5、立法建制,全方位地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

我国市政职能体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的特征?多选1、双向性(即市级政府中观调控作用目的的又向性);2、间接性(即中观调控作用方式的间接性);3、综合性(即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调控);4、有限性(即市级调控作用范围的有限性);5、超前性(即市级政府中观调控作用时效的超前性)

市政绩效?就是城市政府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交通。

包括完成市政职能的客观评价、社会效能、绩效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市政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的要素或步骤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和绩效计划;2、制定市政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3、市政绩效的监测、评估和反馈;4、市政绩效的正式评估与分析;5、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和发展。

市政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1、市政绩效管理应融入日常的市政管理活动之中;2、市政绩效管理的前提是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3、市政绩效管理是以公务员的认同和共识为基础的契约式管理;4、市政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市政管理的全面、迅速和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的基本特征P228

关键句

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即狭义的行政机关)。

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反映了我国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的本质。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基础。

分区制是美国城市执行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时,使用最广的方法。

行政指导职能是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中心环节。

我国要逐步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行政服务体系。

第九章 城市规划管理

前面几章分别就城市、市政管理的主体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后面六章我们就要就具体问题怎么管的问题进行探讨。这部分的内容是市政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但是学习好了,也对我们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更有帮助。

问题

城市规划的概念

注意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建主要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为城市的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内容、地位

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2、权威性;3、特殊性;4、动态性;5、科学性。城市规划综合性表现于其内容、方法、要求三个方面1、要求在制定和执行城市规划时,有全局观念,努力实现整体优化;2、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有各方面专家参与,集思广益,精益求精;3、要求在执行城市规划时,有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

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1、国家生产力的布局规划;2、城市在一定的城市体系中的地位;3、城市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地理条件;4、城市的发展战略;5、城市的经济计划。

城市规划的基本作用1、城市规划是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体,它从城市建设上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2、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它指明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3、城市规划是用地和建筑的规范,它促进个别和城市整体的土地和建筑的效益;4、城市规划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卫士,并通过指导产业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的原则?(论述或材料题)1、城市规划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和建设等规划相协调的原则;2、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原则;3、用科学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原则;4、以人为本的原则;5、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原则;6、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和城市特色的原则;7、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8、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的原则;9、城市建设与国家、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分别有什么?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是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分区规划的内容是

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步骤?(着重于第一步和第四步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4、上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市民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5、城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后,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议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7、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体(中央、地方)及其职责?职责:1、制定城市规划的部门规章和政策;2、组织和指导全国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3、进行国务院交办的总体规划审查工作;4、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规划管理;5、参与制定区域规划;6、参与重点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我国城市政府的规划部门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包括的内容及其管理方式?基本内容:(一)对规划区内土地的城市规划管理;1、对建设用地提出选址意见书;2、审定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用地位置和界限;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对土地的其他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二)对规划区内建筑的城市规划管理;1、对一般建筑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管线铺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道路桥梁施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对建筑的其他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三)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检查和奖惩。1、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检查;2、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检查结果的奖惩。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的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制订分期实施的开发计划;3、基础设施、事业设施与生产设施、生活设施配套建设;4、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5、保护有纪念意义的建筑。

关键句

我国城市政府现在的首要职能就是城市建设。

英国1909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制定了对各国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制化开辟了道路。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率先论证了城市体系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结实了城市的主导产业对城市规划的决定性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侧重于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的原则问题,并对此作出长远性、轮廓性的安排,另外以分区规划指导局部的、具体的建设。

第十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主要内容: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具体方面?(是什么)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怎么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如何管理?灾害管理(简单)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城市公用事业、市政工程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六大件1、能源设施;2、供、排水设施;3、交通设施;4、邮电通信设施;5、环保设施;6、防灾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特性)?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偿使用;2、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决定了它的部门和企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3、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承载性,决定了它必须与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相适应;4、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垄断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市经济的条件下,保持必要的竞争;5、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决定了在建设的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处理好它与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关系;6、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决定了必须保持它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途径1、市场补偿;2、财政补偿;3、市场与财政复合补偿。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1、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3、城市基础设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减少污染的环境;4、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狭义的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是相反;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有赖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4、按照城市经济建设的计划,分步骤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5、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建设周期的调节手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1、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2、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适当维持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依靠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向社会集资,可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资金;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必要时可以用银行贷款;如果项目需要引进外国的设备技术,则可以用外国政府或银行的贷款。

城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出主要来源于哪里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机构有哪几类?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一)综合机构;职责:(二)专业机构;(三)协调机构;(四)临时机构。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定义?是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市政府其他工作部门的配合和区、县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下,改革和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积极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效益的组织体制。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的特点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同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3、无论实行哪一种经营管理的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供电、供水、供气、道路管理的内容分别是?(浏览)

城市灾害管理的作用及内容?(浏览)

关键句

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1812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煤气厂。

1879年,中国第一个近代给水工程在旅顺建成。

1880年,美国纽约率先利用热电厂向城市供热。

第十一章 城市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大问题:城市环境管理的一般论述、城市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治理、以及城市环境卫生及市容管理。

问题

城市环境的定义?是与人类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相互作用的、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物、构筑物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城市环境的基本特征?热岛效应,城市风,酸雨。1、人工环境的扩大和自然环境的后退;2、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被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使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的性状发生不同程序的变异;3、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积极作用有所削弱,而消极作用正在扩大。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作用1、城市环境管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2、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4、城市环境管理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5、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1、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6、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的原则;7、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

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

为什么说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要以社会效益为主?

现代的环境污染的特征?

城市环境污染的特征?1、污染的内容全面性;2、污染的范围广泛性;3、污染的时间长期性;4、污染的危害严重性。

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1、空气污染;2、水域污染;3、固体废物污染;4、噪声污染;5、土壤污染。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定义?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强化政府环保部门的职权,依靠政府其他部门的分工配合,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和监督各单位和市民,从各方面防治环境污染的管理过程。

治理的综合性的主要表现?1、体现在领导体制的综合性;2、体现在运用手段的综合性;3、体现在依靠力量的综合性;4、体现在防治内容的综合性。

环保局的主要职责?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每一制度)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定义?是城市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依靠其他部门的配合和社会参与,依法对城市的各种绿地、林地、公园、风景游览区和苗圃等的建设、养护和管理。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1、数量指标;以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即绿地率)来表示。国家要求新建城市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区改建的绿地率不低于25%。2、质量指标;以每个城市居民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来表示。到20世纪末,要求每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11平方米。3、效果指标。经绿化覆盖率即树木的树冠垂直投影及地被植物所占面积与城市的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国家要求凡有条件的城市,绿地覆盖率近期达到30%,远期达到50%。

了解我国城市绿化的管理体制?1、市、区和县、街道和乡镇的绿化委员会负责宣传、组织、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2、市园林管理局是城市园林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的园林管理部门在业务上受市园林管理局的领导;3、市农业局是城市林业生产和乡村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4、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有职责配合和协助园林或林业管理部门,加强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5、在城市的所有单位和居均有义务参加植树造林,保护绿化;6、市政府统一领导城市植树造林的绿化工作;7、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由城市政府的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内容?1、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2、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3、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4、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5、城市公园的管理;6、城市古树名木的管理。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定义及作用?是在城市政府领导下,行政主管部门依靠专职队伍和社会力量,依法对道路、公共场所、垃圾、各单位和家庭等方面的卫生状况进行管理,为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环境。作用: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护着市民的身体健康;2、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障着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3、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着城市的整洁面貌;4、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和展示着一个城市市民的高尚情操。

了解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1、市、区和县的政府设置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和镇的政府设专人负责环卫管理,分别是本辖区环境卫生工作的主管机关或主管人员;2、城市各级政府的规划、环境保护、建筑、房产、市政、园林、公安、财政、工商行政、教育、卫生、水利和港航监督等部门,有职责协同环卫部门,做好环卫管理工作;3、各级环卫部门下设环境卫生监察队伍,行使环境卫生执法监察权;4、各单位有义务遵守国家和城市的环卫管理法律、规章、接受政府环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负责单位内部的环境卫生,接受政府环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负责单位内部的环境卫生,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并在一定情况下负责单位周围的环境卫生;5、城市的每位公民有义务遵守公共卫生的法规,积极参与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活动。

城市垃圾管理的定义?是城市政府的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靠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化作业和城市各单位、市民的积极支持,对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管理活动。

城市市容管理的定义?内容?是城市政府的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依靠市容监察队伍和社会参与,依法对城市的建筑外貌、景观灯光、户外广告设置和生产运输等的整洁、规范进行的管理活动。内容:1、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和美观;2、在市政府规定的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阳台和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3、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应选用栅栏、绿篱等作为分界;4、在城市中设置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等,应当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并保持整洁;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6、在市区运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保持外形完好和整洁,不得滴漏和洒落;7、城市的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城市的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等。

关键句

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

 

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管理

四个大部分:概述、财税管理、市场管理和房地产管理。

问题

城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特征?任务?原则1、城市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3、城市经济管理是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重要保证;4、城市经济管理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特点1、城市经济管理的区域性;2、城市经济管理的综合性;3、城市经济管理的双重性。任务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原则1、取得最佳城市经济效益的原则;2、政企分开的原则;3、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4、条块结合的原则。

城市财政的三大职能?作用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作用1、促进城市建设和维护;2、支援国家经济建设;3、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4、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地方性固定收入;2、与中央分享收入;3、中央财政对城市财政的转移支付。

城市财政的预算支出主要包括1、经济建设支出;具体包括基本建设、对市属工商企业的投入、市管县体制下对农业的收入。2、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3、行政管理费用支出;4、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5、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支出;6、价格补贴等。

城市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P333  1、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改革;2、流转税制改革;3、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

城市市场管理的定义?主要任务?是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国家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对市场要素及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管理。主要任务:1、调查研究市场,提供市场管理信息;2、制定或参与制定市场管理的规章、法规和法律,并贯彻执行;3、协调市场上的各种经济关系,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4、依法对各类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违章经营活动;5、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息、规章、协调、监督、秩序)

城市市场管理的内容和原则?内容1、对商品经营者及其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2、对商品的监督管理;3、对市场交易场所的管理。原则1、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2、依法管理市场的原则;3、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4、专门管理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了解不正常竞争的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度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示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市政主体是城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其职责和范围?消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

城市价格管理的内容(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主体(物价局)、形式(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1、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2、城市土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3、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的特性1、位置固定性;2、差异性;3、耐久性;4、稀缺性;5、区位效益性;6、边际产出递减性。

城市土地管理的机关1、市土地管理局;2、市规划管理局;3、市房地产管理局;4、市司法局。

城市政府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坚持的原则1、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为什么城市土地要有偿使用?1、城市土地产权模糊;2、城市土地资源浪费;3、城市土地配置不当。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形式1、土地出让金;2、土地使用税;3、土地使用费;4、土地增值税。

城市住房管理的内容:住房规划管理、住宅建设管理、住宅流通管理

福利住房制度的特征(缺陷)?(为什么要实行住房制度改革)?

 

关键句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年。

精心规划城市住宅区时搞好城市住房建设的首要环节。

第十三章 城市社会管理

该章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城市人口管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社区管理。

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运动的趋势1、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2、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3、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4、城市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城市人口管理的定义?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和人口变动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对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流动人口等的管理。

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任务?1、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3、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全面统一的管理。

户政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1、户口登记;2、人口卡片;3、居民身份证管理;4、人口统计。

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意识,奖励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2、根据人口规划,制定城市人口生育控制指标,层层负责地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落实城市人口规划的基础工作抓紧;3、组织城市医药卫生部门的力量,做好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实施流产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流动人口、正常流动人口、非正常流动人口的所指?城市流动人口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正常流动人口指包括探亲访友、旅游、求学、公务、劳务等类型的外地人员;非正常流动人口指包括盲目流入城市的无业游民、乞丐、逃避计划生育的夫妇,以及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和逃避通缉的罪犯等。

如何搞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P370-1 1、限制流入量与居住时间;2、完善法制,依法管理流动人口;3、区别对待,分类分片归口管理;4、制定规划,把流动人口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

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定义?内容?P374就是为了维护城市社会秩序、保证城市社会安全所开展的预防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管理活动。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机构包括?包括城市区划内的各级各类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城市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通过组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福利制度。

城市社会保障特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首先是国家和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2、社会职位作为一项福利制度,其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3、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为了补偿现代社会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社会保障和家庭保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社会保障内容?

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1、“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2、“社会共济型”的社会保障模式;3、“个人储蓄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是指城市的社会保障职能机构贯彻落实国家的社会保障法律和政策,依法建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筹集和运行保障资金、调节保障分配、维持保障秩序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城市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城市的社会保险局以及民政、劳动、人事、卫生等政府部门。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目标?作用?1、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实现社会保障法制化;2、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实现保障的社会化;3、坚持资金筹集与保值相结合,实现保障资金运行的良性化;4、规范管理行为,实现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的有序化。作用1、有利于城市社会稳定;2、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3、有利于落实城市计划生育;4、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原则;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5、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社区的定义?社区是区域性社会或社会区域共同的简称。构成要素?1、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组成的社会”。

城市社区的特点?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属感。类型?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3、功能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的定义?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1、管理属性的多重性;2、管理主体的多元性;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4、管理实践的参与性;5、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1、行政性组织;2、企事业组织;3、社团性组织;4、社区成员。

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意义?1、搞好社区管理,有利于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和整合社区中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葛;2、搞好社区管理,有利于培育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3、搞好社区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发展;4、搞好社区管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推进。

关键句

划分城市人口的依据不是户籍而是居住地。

城市常住人口是指拥有城市户籍的城市人口。

城市公安局或公安分局的派出所是城市常住人口户政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户口登记的专门机关。

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是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中心任务。

早在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弗·滕尼斯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区“的概念。

第十四章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

主要包括“科、教、文、卫”等方面内容的管理。

第一节 城市教育管理

问题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定义?主要指城市政府地辖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管理。

教育的定义?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广狭。城市教育指的是狭义的学校教育。

与农村相比,城市教育的特征:集聚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城市教育基本制度主要有哪些?1、学校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和成人教育制度;4、学业证书和学位制度;5、教育管理制度。

城市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1、教育预测;2、教育决策;3、教育计划;4、教育组织;5、教育评价。

城市教育管理体制的定义?是指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管理城市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权限划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改革开放前的我国教育体制的主要弊端?1、政府教育管理的权限太大,学校的自主权缺乏;2、教育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僵化;3、教育管理缺乏充裕的条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1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2、加强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教育产业化;3、加强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高校本身的自主能力。

关键句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是整个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教育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城市教育制度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级建制。

19851993的两个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名。

第二节 城市科技管理

问题

城市科技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1、科学技术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2、科学技术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整体实力的动力;3、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支柱。

城市科技管理的机构?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责?

科学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1、确定城市科技发展规划;2、制定并实施科技发展计划;3、科技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4、科技活动的调控和评估。

城市科技管理的条件和保障?(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科技?)1、完善科技立法,保护知识产权;2、增加科技投入,拓宽科技资金金融资渠道;3、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4、加强城市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管理能力。

科技体制(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1、原有的国家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2、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开发力量过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3、科技力量内部结构不合理。改革取得的成果?1、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3、科技力量内部结构的合理化。

深化改革的途径?1、继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3、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4、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第三节 城市文化管理

了解宏观、中、微观意义上的城市文化的内涵?宏观:城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城市区域的总和。中观: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社会意识动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微观: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博览,以及各种社会性、群众性娱乐活动的总和。

城市文化的特性?1、构成的多元性;2、形式的多样化;3、作用的广泛性。

城市文化的构成?以活动方式、教育功能、物质条件、动态过程为标准划分

城市文化管理的定义?是指城市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所属城市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文化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引导和监督的一种行政行为。

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基本内容?1、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制定;2、城市各项文化基础工作的管理;3、城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控。

城市文化管理的方式与手段?是指城市文化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城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和目标,在日常的文化行政管理活动中所综合运用的办法的措施。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4、教育手段。经济手段的主要方式?1、财政手段;2、价格手段;3、金融手段。

我国原有城市文化管理体制转变的必然性?1、经济体制的转变;2、政治生活的转变;3、文化模式的转变;4、国际条件的转变。

城市文化管理新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城市卫生管理

城市卫生是城市进步的基本条件和内容。最基本的构成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生活卫生。

城市卫生(管理)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体现基本人权;3、维护社会稳定。

城市卫生管理的主体?卫生行政机构、卫生业务机构、和政府协调性组织与群众卫生组织。

城市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发展管理、分类管理

我国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1、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3、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负担;4、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城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2、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3、积极推进配套制度的改革。

 

 


日期:2006/4/9
编辑:广州达德教育
来源:www.dadeedu.com/gz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相关链接: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2013/4/30]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2013/4/30]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市政学试题   [2011/5/13]
2008年4月市政学试题   [2008/9/6]
市政学试题   [2006/4/9]
全国2005年4月自考市政学试题   [2006/3/20]